
封面會客廳 | 成都濱江希爾頓逸林酒店黃家華:探索酒店“在地化”與“可持續”新范式
成都濱江希爾頓逸林酒店如何通過跨界合作、沉浸式體驗與可持續實踐,打造出獨具特色的運營樣本。
在后現代消費主義與文旅產業的結構性變革中,酒店空間正經歷著從功能載體向文化介質的范式躍遷。當標準化服務體系碰撞地域文化蓬勃發展,酒店行業如何突破傳統邊界,既承載國際化標準,又深度融入本土文化?近日,封面會客廳專訪成都濱江希爾頓逸林酒店總經理黃家華,揭秘成都濱江希爾頓逸林酒店如何在成都這座兼具煙火氣與先鋒性的城市肌理中,通過跨界合作、沉浸式體驗與可持續實踐,打造出獨具特色的運營樣本。
成都濱江希爾頓逸林酒店總經理黃家華
從“川粹云集”到創新實驗:
讓產品“走出”酒店空間
作為希爾頓集團在成都的重要布局,成都濱江希爾頓逸林酒店的管理團隊始終面臨一道必答題:如何讓國際品牌在四川文化的土壤中扎根?黃家華表示,在成都濱江希爾頓逸林酒店,“本土化”并非簡單的文化符號堆砌,而是從空間設計到服務細節的系統性融合。黃家華介紹,成都濱江希爾頓逸林酒店以希爾頓集團的全球價值觀為運營基礎,同時將四川“五大元素”——川菜、川酒、川茶、川餅、川劇——深度植入產品體系。在客房服務中,伴手禮融入川茶文化;餐飲板塊則嘗試打破傳統白酒的消費場景局限。酒店與本地白酒企業合作,在中餐廳包間推出“川酒入菜”定制化體驗,并在酒店打造跨界空間,將川酒品鑒與客房服務相結合。“白酒常被視為傳統消費品,但我們通過場景創新,讓年輕客群感受到川酒的文化內涵。”黃家華表示,此類嘗試使酒店本地客群占比顯著提升。
“主廚季”五周年成都濱江希爾頓逸林酒店活動
2024年,希爾頓集團舉辦“主廚季”五周年活動,成都濱江希爾頓逸林酒店攜手成都繁星戲劇村、瀘州老窖以及川餅代表品牌協盛隆為賓客呈遞了一場以川菜、川劇、川酒、川餅、川禮相融合“川粹云集”的主廚季晚宴活動,為賓客帶來充滿四川特色的美食盛宴。“我們希望打破酒店物理空間的限制,讓消費場景與社會文化產生更多連接。”黃家華提到,未來計劃還將與東郊記憶“蜀宴賦”合作,將漢唐蜀地文化元素融入菜品設計,或用西式烹飪呈現川菜24味型,或以巴蜀藝術為靈感設計宴會場景。此外,酒店還與本地川餅品牌“協盛隆”合作,以西點工藝重塑川餅,用創新手法拉近傳統美食與年輕消費者的距離。
文旅融合:從資源聯動到細節滲透
深化綠色公益可持續實踐
東郊記憶藝術區是成華區近年的重點打造片區,定位于“文商旅城融合發展新名片、都市工業轉型升級新典范、西部文化藝術產業新高地”,規劃“兩軸一核三組團”產城空間,并提出“2027年基本建成全國文創產業發展示范區”的宏大目標。如何將成都濱江希爾頓逸林酒店的酒店服務與東郊記憶藝術區藝術展覽、創意市集等資源聯動?黃家華的策略是“雙向滲透”——既將文化引入酒店,也讓酒店服務“走出去”。
位于“國際杉”的成都濱江希爾頓逸林酒店
4月12日,“2025成都·歐洲文化季”在東郊記憶拉開帷幕,開啟一年一度的蓉歐文化盛宴,“歐洲風情街”也火熱開街。成都濱江希爾頓逸林酒店推出定制套餐。賓客入住時可獲贈主題伴手禮,并享受定制化旅游路線規劃服務。“我們還將婚宴套餐與喜茶聯名,讓傳統婚宴更貼近年輕人審美。”在黃家華看來,“酒店+在地文化”的核心是“輕量化植入”。不是生硬地貼標簽,而是通過細節讓賓客自然感知文化。
面對全球酒店業的可持續發展命題,黃家華表示,成都濱江希爾頓逸林酒店的可持續發展實踐覆蓋了從食材采購到能源管理的全鏈條。在餐飲端,酒店通過“菜單工程計劃”優化食材采購,減少廚余浪費。“川菜調料和食材種類繁多,我們建立科學的統計系統,有效管控廚余產生。”供應鏈方面,加強本地化采購,使用可持續認證海鮮與無籠雞蛋,以降低運輸碳排放。能源管理上,酒店全面采用LED照明與節能空調,大幅減少碳排放。值得一提的是,成都濱江希爾頓逸林酒店與成都大愛感恩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回收客房塑料瓶,經再生處理后制成救災物資。“20個塑料瓶可生產一件T恤,50個能制成一條毛毯。”黃家華表示,這一舉措讓賓客的日常消費與公益直接掛鉤。
成都濱江希爾頓逸林酒店客房實景
從文化融合到可持續實踐,成都濱江希爾頓逸林酒店的探索為國際品牌本土化提供了鮮活樣本。黃家華坦言:“酒店業的未來,不再是單純的空間競爭,而是文化洞察力與社會責任感的比拼。”隨著“酒店+在地文化”模式的進一步深化,成都濱江希爾頓逸林酒店將持續書寫一段“國際與本土”、“傳統與現代交融”的新敘事。